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综合类   1882篇
自然研究   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n the present decades, lots of Mesozoic and Ceno-zoic paleomagnetic data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westernChina and adjacent areas[1—19], however, these results are still not enough to reconstruct a postcollisional kinematic model for each block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Central Asia. As a resul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paleomagnetically depict the postcollisional interaction within blocks of Ti- bet and Central Asia in detail. On the other hand, shal- lower inclinations have been repeat…  相似文献   
992.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4,49(Z1):100-100
Natural gas releas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laboratory for researching the gas storage capacity in state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and its gas releasing potential in process of temperature decreasing and decompression. The exiting phase state was studied through measuring gas adsorption of coal and PVT phase calculating of natural gas. Gas volume, gas molecular and isotope compositions in process of temperature decreasing and decompression were measured, natural-gas yields released from the Upper Paleozoic coal strata after later Cretaceous (K3)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reservoir was studied combining with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atural gas stored in coal has still bigger releasing potential after the uplift of Upper Paleozoic strata. There exists a weak gas supply-effluent equilibrium in the reservoir of Ordos Basin, which is another possible evidence that the Upper Paleozoic gas reservoir may be a deep basin gas reservoir.  相似文献   
993.
塔北轮南地区油气成因与成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塔里木轮南地区不同层位、不同部位原油烃类化学组成的剖析 ,认为该区原油至少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 ,可能存在多成藏期次 .三叠系、侏罗系原油化学组成与分布均一 ,其与轮南中西部断垒、桑塔木断垒西部奥陶系原油性质极为接近 ,以低分子量正构烷烃占优势 ,重排补身烷与重排甾烷、三环萜烷及Ts不甚发育 ,C2 3 三环萜烷为主峰 ,相对低值C2 7/C2 9甾烷等为特征 (第I类 ) ,奥陶系原油还具有中性氮化合物含量高的特征 ;以两断垒带东部石炭系、奥陶系为代表的原油以高值饱芳比、正构烷烃主峰碳后移、高含量C15 重排倍半萜与重排甾烷、低含量中性氮化合物、C2 0 三环萜烷为主峰、相对高值C2 7/C2 9甾烷、甾烷 /藿烷、Ts/ (Ts+Tm)、三环萜 /五环萜值等为特征 (第Ⅱ类 ) .轮南地区原油类型不同由主系油源不同所致 .烃类与非烃类运移指标反映奥陶系、石炭系原油具有自西而东的运移趋势 ;三叠系原油具有不太明显的由北而南的运移趋势 .烃类指标反映三叠系、侏罗系与同类型奥陶系原油间的运移分馏效应不太明显 ,其可能来自相同的烃源岩但成烃与成藏期不同  相似文献   
994.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地质热历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塔里木盆地以及塔中地区构造演化史 ,对塔中地区古地温梯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与镜质体反射率反演计算了塔中地区 3口井的地质热历史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认为塔中地区自古生代以来古地温总体呈下降趋势 ,其间存在两个相对较高的古地温期 ,一个是寒武纪—早奥陶世 ,另一个是二叠纪 ;早古生代塔中地区古地温梯度较高 ,寒武纪—早奥陶世地温梯度为 3 .2~ 3 .5℃ / 1 0 0m ,此后地温梯度显著下降 ;石炭纪古地温略有上升 ,二叠纪时地温梯度可能达到 3℃ / 1 0 0m ;中生代古地温梯度平缓下降 ,中生代末地温梯度 2 5℃ / 1 0 0m左右 ;新生代地温梯度变化不大 ,现今地温梯度 2 2℃ / 1 0 0m左右  相似文献   
995.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盖层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盖层的宏观与微观评价相结合 ,能更好地对盖层封油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盖层岩石发育的沉积环境、盖层岩性、厚度分布 ,揭示了泥岩盖层平面上的延展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通过统计志留系已发现的沥青砂岩及各种油气显示分布与盖层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盖层对油气封堵作用的有效性 ;结合盖层样品实际突破压力测定 ,建立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指数与评价标准 ,对盖层的封油气能力进行了评价 .研究表明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红色泥岩段和下砂岩段中亚段两套泥岩盖层具有较强的封油气能力 ,对志留系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志留系油气成藏模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指导在塔中地区发现大规模的志留系黑油 ,通过分析塔中低凸起的演化过程、油气显示分布特征、沥青砂的成因、油气的运聚规律 ,结合宏观的地质背景 ,对塔中地区志留系的成藏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研究认为 ,本区志留系主要存在斜坡背景上的构造型、构造背景岩性型、地层超覆型、沥青封堵地层型 4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97.
塔北轮南地区油气成藏年代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包裹体分析法、伊利石测年法、露点压力 /饱和压力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成藏年代分析方法研究认为 ,轮南地区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 ,且早期油藏在晚期的调整改造十分强烈 .其中古生界特别是奥陶系油藏主要为晚海西期充注、喜山期受到调整改造而形成的残余原生油藏 ,三叠—侏罗系油藏主要为奥陶系古油藏在晚喜山期调整形成的次生油藏 .造成古油藏普遍发生调整的主要原因 ,一是后期强烈的构造变动和断裂活动 ,二是晚期高—过成熟气强烈的气侵作用 .因此 ,轮南地区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应以轮南古隆起的斜坡部位 (包括轮南西斜坡和南斜坡 )为重点 ,它们是轮南地区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和保存的最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98.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碎屑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利用主要取心井的粒度分析资料,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碎屑岩主要沉积环境的粒度概率曲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区发育的沉积相有扇三角洲、冲积平原、三角洲、湖泊、湖底扇,每一种沉积相又分为几种沉积亚相类型;该地区碎屑岩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主要包括:“上拱弧形”式、一段式、两段式、三段式、多段式、复杂两段式和复杂三段式、“低斜多段”式、“高斜多跳-悬”式和“高斜多跳-悬夹过渡”式、“高斜多跳”式、“宽缓上拱”式等,每种沉积亚相类型对应其独特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该研究成果可为新探区的沉积环境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储层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白于山地区长4+5储集岩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铸模孔或残余铸模孔和胶结物溶蚀孔为主.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受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物性具低孔、低渗的特点,孔隙度在0.35%~16.22%之间,平均为11.40%,渗透率在(0.004~182.000)×10-3μm2之间,平均为1.260×10-3μm2.长4+5储集岩分为4类,大部分属于Ⅱ,Ⅲ类.  相似文献   
1000.
准噶尔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对它的构造、沉积、成藏等地质研究较早,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对于该盆地的层序地层学方面的研究却不成熟,且多集中于区块研究,层位也主要是侏罗系地层.通过对全盆地范围内的露头、地震、钻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首次建立起全盆地范围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准噶尔盆地自下而上共分为4个一级层序,9个二级层序和29个三级层序.并对各级层序特征进行了分析(地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